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人找车 > 正文
    购物车
    0

    化龙镇概况

    天河的水     2018-04-16 08:46:44     浏览:6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天河的水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房县化龙堰镇(俗称化龙镇)位于房县县城以西20公里,305省道横贯东西,是房县西部重镇。全镇辖16个自然行政村,132个村民小组,辖6435户,25860人,版图面积160.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633.1亩,其中水田10564.2亩,东与军店镇相连,西与窑淮、门古毗邻,南与回龙接界,北与土城、大木接壤,最高海拨1500多米,最低海拨500多米,交通便利,是房县西部7个乡镇的交通枢纽,县房九公路在本真镇呈“Y”型交汇,谷竹高速公路即将横穿全境。有小“Ⅱ”水库9座,有全县最大的汪家河水库。辖19个村委会:化龙堰、竹园、泗河、摆上、西岭、桥上、上营、作峪沟、桃园沟、西川堰、庄房、高桥沟、汤峪河、渭沟、上湾、土城、西街、高川、长望。  历史悠久  历史悠久,许多历史人物在这里都有故事传说。相传诸葛亮在化龙堰镇长旺村驻扎过军队打过仗,还有对联为证——汉诸葛驻军马观桃园长望西川,费长房骑化龙经茅坪显圣下店。对联中的军马、桃园、长望、西川和三国故事一脉相承,全连对仗工整,丝丝入扣。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贬到房州,李显原本想把庐陵王城建在化龙堰镇,城池修了一半,武则天下令禁止,至今庐陵王故居遗址还在化龙堰镇古城村。


    历史变革

      1949年为房县三区,1956年为军店乡,1958年改为军店公社,1961年为军店区,1975年复置军店公社,1977年更名为化龙公社,1984年建化龙堰镇,当地百姓习惯上称该地为化龙镇。


    传说由来

      在化龙堰镇,有两个关于化龙堰地名由来的神话故事流传很广。一个故事是,相传东汉名医费长房寻仙得道学成归来时,由于相距家乡千山万水路途遥远,师傅送他一根竹棍手杖让他骑着回家,费长房回到家后,竹棍手杖落入深潭化成了一条金色的巨龙,“化龙”因此而得名。另一个关于化龙堰镇名称的由来则仍然于龙有关,传说在很久以前,化龙堰镇原本的名字叫“刑家堡”,离“刑家堡”两里多远有一条仓黄沟,仓黄沟的黄龙潭里面住着一条恶龙,每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时都要吃一对童男童女,水仙就给受害童男童女的父母托梦,在堡下修筑九道堰,堰桩上安插上莲花尖刀,隐没水面以下,待黄龙作恶时让它碎尸万段,从此老百姓不再受黄龙的残害了,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此“刑家堡”更名为“化龙堰”


    经济发展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1世纪,如今的化龙堰镇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迸发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化龙堰镇现在总面积160.9平方公里,辖16个村,1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860人。工业和特色农业该镇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2007年1月开工新建的日产4000吨的干伐水泥厂总投资3.6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余产值3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同时化龙堰镇还新建了两家页岩砖厂,同襄樊正大集团联合建成了全县最大的标准化养猪厂。境内气候温和、地域辽阔、水源充足,是全县水稻、小麦、玉米主产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316省道穿镇而过直达竹山、竹溪和川陕,连接九道、上龛、中坝、门古,车中路与316省道相交,是西部6个乡镇的重要门户,全镇基本实现了公路、电话、电视村村通,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4亿元,人均纯收入2656元。这块卧虎藏龙之地正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乘势而上刷写新的历史成绩。


    资源特产

      有马尾河、汪家河、指北河3条主河流,有水库1座。森林资源以耳林、马尾松为主,野生动物主要有香獐、金钱豹、黑熊和野猪等。出产天麻、三七、天兰星、七叶一枝花,黑、白木耳、香菇、生漆、黄花等土特产。主要矿藏有泥灰岩、白云岩和煤等。主产稻谷、小麦、玉米、油菜子等农作物。乡镇企业以水泥、金属镁生产为主。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